三大国际认证让商学院趋之若鹜,国内商学院发现,国际认证标准的制定是参照欧美教学标准,并不以中国文化和教育特点而制定这让中国商学院颇为尴尬。中国推出“本土”认证是否与“洋”认证有些较劲的味道?一场“本土认证”与“国际认证”论战在所难免。 第31期 教育讯 在世界MBA教育与商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与MBA教育有关的三大国际认证体系:AACSB、EQUIS和AMBA。三顶皇冠审核严格,各有侧重。由于象征着教育质量的肯定,让中国各大商学院趋之若鹜。谁获得了认证,谁就拥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商学院三大国际认证解读(AACSB、EQUIS、AMBA)】 "国际认证"光环耀眼 各大院校"骑虎难下 自2004年起,中国商学院便踏上了漫漫认证之路。在此过程中,一些商学院为了通过认证,不惜投桃报李、弄虚作假。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的9所商学院通过了AMBA认证,有10所院校通过了EQUIS认证,有10所学校通过了AACSB认证。 而且,国内商学院发现,国际认证标准的制定是参照欧美教学标准,并不以中国文化和教育特点而制定这让中国商学院颇为尴尬。一位商学院院长坦言,中国商学院参加国际认证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商学院:组建团队 就为拿到认证资格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一位国内商学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学校在决定参加国际认证后会组建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类似于帮助企业上市的投行项目组,目的性非常强,那就是要拿到认证资格。为了提高效率,这个团队一般就是找出什么样的材料更容易通过认证机构的评估,什么样的案例更容易得到认证机构的认同等。 “很多时候,原本应该由教授撰写的材料,交由专业人士按照最能被通过认证的模式撰写,原本需要踏踏实实去做的事情被想出了很多规避方法。”这位内部人士指出,这个团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商学院认证而投机取巧,集中运用学校的大量资源,在短时间内构造出了所谓“世界级商学院”的雏形。 一场“本土认证”与“国际认证”的论战 参加国际的认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管理、提高工商管理的教育质量、提升国家水平的作用。但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看来,由于文化背景,尤其是教育体制、背景理念等这些差异性,国际教育认证并非完全适合中国自己高等教育MBA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不少商学院院长担忧的是,在与国际接轨的“被认证”过程中,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结合中国问题、立足本土化的研究数量反而减少。 正因为有这样的考量,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启动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hinese Advanced Management Education Accreditation,下称CAMEA)的建设工作。 “不可否认,像AACSB、AMBAS、EQUIS这些国际认证组织它们有影响力,我们如何进一步开展与国际合作,而且进行新的合作机制的探讨,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国本土认证的未来,李军表示,“希望中国高质量MBA认证可以在世界上逐步树立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不仅是中国人知道,通过这种认证发展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教育的体系,让我们中国的管理教育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中国推出“本土”认证是否与“洋”认证有些较劲的味道?对于商学院这样一项舶来品而言,中国本土认证的必要性又在哪里呢?一场“本土认证”与“国际认证”论战在所难免。 无论是参加国际认证还是中国本土认证,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商学院应该摆正认证的心态,因为参加认证的过程要重于结果。 本文来源: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 |